帶著“三心”聽好群眾“牢騷聲”
李克強總理近日到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聯系點內蒙古翁牛特旗參加旗委常委擴大會議時強調,要把群眾的心吃透,順應民心民意民愿。他談起古代的采風制度,官員通過民謠了解民情政情。他說,我們從群眾中來,就不怕聽群眾的牢騷和意見,再不好聽的話我們也要聽!(據新華網)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只有將民聲作為第一需求、第一信號以及黨和政府執政決策的風向標,真誠傾聽群眾的真心話,了解民情、民生、民心,才能更好地為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問題。
“聽牢騷”要帶著“恒心”。群眾的聲音是多種多樣的,既有肯定贊美之聲,也有牢騷批評之聲。能不能認真聽取群眾意見,真確分析群眾意見,真正采納群眾意見,從根本上說是黨員干部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問題。因此,做群眾工作不能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走過場思想,而要通過一點一滴、馳而不息地抓下去,必須樹立敢于克服困難、迎難而上、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恒心,排除一切消極影響和困難,一如既往的投入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之中。
“聽牢騷”要帶著“耐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牢騷話帶刺不中聽,卻是群眾訴求的強烈表達,越堵積怨越深。面對牢騷指責,黨員干部做群眾工作不僅要“身入”,更重要的是“心入”,對群眾的訴求要認真地傾聽,對群眾的困難要不耐其煩地解決。哪怕群眾發幾句牢騷,我們也不能有任何怨言,知道讓群眾滿意為止。
“聽牢騷”要帶著“真心”。干部聽得民聲,更要服務民生。愿意聽、敢于聽,都只是前提和基礎,善于聽、化為行,才是傾聽“牢騷聲”的關鍵所在。因此,這就需要我們要把聽到的“牢騷聲”原原本本地收集起來,認認真真地梳理匯總,分清輕重緩急、建立民情檔案;要主動到群眾意見大、訴求多的地方去,真心實意辦好事,真刀實槍解難題。開展工作要務實,少喊口號多流汗,少耍嘴皮子多下真功夫,既要善于揮手,更要勤于動手,切實做到情況在一線了解,辦法在一線產生,決策在一線落實。
良藥苦口利于病,“牢騷”逆耳利于行。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黨員干部轉作風不能停留在搞宣傳喊口號,要真正看得見群眾的疾苦,裝得下群眾的牢騷,經得起群眾的檢驗,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的地方去,撲下身子動真功、干實事、解難題。